“企图破坏中巴友谊···境外势力···蓄意抹黑,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前几天比亚迪李云飞暴怒回应巴西工厂劳工“奴役”,以及他借此怒喷所谓“境外势力”,全网堪称一片哗然。 
       当时我也写了一篇,没想到流量非常不错。 
       当然评论区充斥着各种对李云飞,甚至比亚迪的不满言论,除了个别言辞激烈者之外,我也照常放出评论,供大家参考。 
       但最近比亚迪突然要搞市值管理,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 
 
       一、 
 
       我翻看了一下比亚迪的股吧,发现很多帖子非常有意思。 
       一部分用户,还是在怒斥比亚迪的巴西劳工“奴役”事件,说明天(下周一)股价会跌停。 
       另一部分用户,则对比亚迪的股价走势很乐观。 
       有人希望借助于比亚迪的市值管理,股价能够涨到每股500元甚至1500元人民币,然后就可以实现“买比亚迪股票,开比亚迪汽车”的美梦。 
       也有人埋怨比亚迪股票这段时间不怎么涨。 
       这些心情都可以理解。 
       毕竟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老大,无论是市值还是股价,都跟特斯拉无法相提并论。 
       现在比亚迪大约8300亿人民币的市值(截止12月27日收盘),跟特斯拉1.4万亿美金的市值比起来,也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然后咱们就正式进入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比亚迪先不要忙着对标特斯拉了,实话实说根本没资格,还是赶紧想办法,怎么对抗迅速崛起的小米吧。 
 
       二、 
 
       因为小米集团的市值,已经冲到了8570亿港币(约合8057亿人民币)! 
       换句话说,明天只要再上涨5%,那么中国第一市值车企的桂冠,就将被小米拿走。 
       我知道比亚迪是一个“技术型”企业,对于各种“第一”,其实并不感冒。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中国车企市值第一荣誉一旦被小米拿走,很可能今生今世,无法再拿回来了。 
       就问你是不是真的不害怕? 
       在我看来,这才是最为恐怖的因素。 
       我觉得这跟奇瑞当年丢掉国产车企销量第一,也许有点类似。 
       当时奇瑞已经拿了多年国产第一,不少人认为即便短暂失去老大位置,以奇瑞的实力,稍微一发力,就又拿回来了。 
       可谁曾想到,一旦失去桂冠,就是永远失去。 
       从那之后,长城汽车崛起了,吉利汽车崛起了,然后比亚迪崛起了。 
       再然后,很可能就要属于小米了。 
       这非常残酷,但事情就那么发生了。 
       比亚迪在市值方面,当然也面临同样的潜在风险。 
       所以我们想探讨一个紧要问题——为什么比亚迪的市值,在小米的冲击面前,会如此不堪一击? 
 
       三、 
 
       其实如果从投资角度看,比亚迪的市值表现并不差。 
       比如从年线角度看,比亚迪上涨了40%多,可以说已经跑赢了大多数上市公司。 
       如果年初你手里有比亚迪股票,现在回报也差不多翻倍了。 
       所以我还是要告诉兄弟们一句话——只要是好公司,老板靠谱,手里的票就别丢,拿一年比亚迪,肯定是发了一笔小财。 
       但就怕人比人,货比货。 
       比亚迪的确涨了,但小米呢? 
       回报率超过120%了。 
       为什么比亚迪在市值方面,被小米步步紧逼? 
       最关键一点,就是小米代表了智能化的未来。 
       我只说一点,小米搞的是“人车家”生态打法。 
       这种打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旦你用了小米的产品,就会进入一个生态,然后就什么都方便了。 
       当比亚迪从一个车企的角度,去跟小米生态的三头六臂PK时,你觉得胜算有多大? 
       投资者往往是最精明的。 
       不要忘了,小米今年即便是超额完成任务,也仅仅才卖了13万台车而已。 
       但是比亚迪呢? 
       今年要卖超过420万台! 
       这的确证明了比亚迪是世界上最能卖车的车企。 
       但是小米只用13万台车,就把市值推到了8000多亿,到底谁代表了未来,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按照小米这个态势,2027年大概率交付超过100万台新车。 
       到那时候,小米股价又会是多少? 
 
       四、 
 
       然后第三个问题——比亚迪有没有看到小米的威胁? 
       肯定看到了。 
       比亚迪最近要搞市值管理,很显然也是对当前的市值表现,不甚满意。 
       这个市值管理到底会玩出什么花样,目前还未落地。 
       根据苹果公司的玩法,那就是回购后注销。 
       另外,比亚迪再次启动了价格战。 
       过去几年的价格战,的确让比亚迪成为第一卷王。 
       但现在价格战,尤其是面对小米这样的企业,已经很难打出昔日震慑合资油车的那种威力。 
       换句话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赛道上。 
       其实再往前捯饬,比亚迪或许更早看到了小米汽车的威胁。 
       当时小米要造车,比亚迪老板王传福的说法是,“很多大咖进来(造车),50亿不算钱,比如说雷总(雷军)1000个亿。但很有可能一条路线的错误就白白丢失了三年,这个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很有可能就彻底掉队了”。 
       这句话引发了广泛关注,并被解读为王传福不看好小米造车。 
 
       五、 
 
       那么雷军是怎么看待的? 
       其实雷军自己也说过,王传福跨界造车的经历,正好启发了他带领小米造车。 
       因为王传福是这么说的——中国企业普遍面临“技术恐惧症”,这种恐惧正是(造车)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他们不断地告诉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 
       在王传福的这句话中,“产业恫吓”这个表达,简直是天才般的语文水平,是对产业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和强大自信相结合的精准表达。 
       正是这句话打动了雷军。 
       雷军表示自己在造车前,王传福的这句话给了他勇气,“很多企业会把技术想象到令人畏惧的高度,这种畏惧正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 
       尴尬的是,当雷军真的要造车了,王传福又把自己亲身经历并打破的“产业恫吓”,原封不动送给了雷军。 
       所幸的是,雷军不上当。 
       哈哈哈。 
       其实到了这一步,很多事情就清楚了。 
       从王传福造车到现在,大家去数一数比亚迪到底涨了多少倍。 
       再从小米上市到现在,股价涨了多少倍。 
       按照发行价,小米好像也就涨了一倍而已。 
       这种潜在的巨大空间,以及小米在和比亚迪的市值争夺战中会不会赢,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希望兄弟们在2025年,都能发大财。 
                来源: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