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登录网站
首页
新闻中心
企业展示厅
党群活动
行业展会信息
行业会议信息

收藏官网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行业动态要闻
返回新闻中心

2023年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1/12/2024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一系列组合政策出台落地,促进汽车消费、稳定市场预期、加速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大行业企业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紧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挑战,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具体来看,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乘用车延续良好发展,商用车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起到较强支撑。2023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经济效益高于制造业总体
       1.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全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3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累计增速实现较快增长。从全年汽车产销变化情况来看,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结束等造成提前消费,年初以来的新能源降价以及3月以来的促销潮又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产销呈现小幅下降;二季度在中央和地方促消费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汽车营销活动、企业新车型大量上市等因素共同拉动下,叠加车企半年度节点冲量和4、5月同期基数相对偏低,形势明显好转,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三季度,汽车产销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市场总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态势,“金九银十”效应重新显现;进入四季度,伴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各地车展及促销活动持续发力,加之企业年底收尾冲刺,车市热度延续,再现“翘尾”现象。汽车产销创造历史新高,超预期完成全年目标。
       具体数据见图1。
                 
         2.行业经济效益平稳运行,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制造业总体
       2023年,汽车行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与产销情况走势大致相当,开局行业整体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主要指标呈现负增长,随着行业形势逐渐好转,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主要指标实现由负转正。下半年以来,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主要指标高于制造业总体。不过也应看到,近年来汽车市场在整体保持增长的状态下,行业利润率却在逐年降低,单车利润率也在下降,行业面临着“增量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较1-10月提升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增加值7.6个百分点;累计完成营业收入90663.5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同期制造业1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489.8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前11个月,行业利润率仅为5%,处于近年来历史最低水平,不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5.8%的平均水平;汽车类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3280亿元,同比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1%,略低于上年。
       具体数据见图2。
                 
       另据行业内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报送的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2023年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状况持续恢复。前11个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营业收入37704.7亿元,同比增长5.8%,占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总额的41.6%,低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131.3亿元,同比下降21%,占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的47.5%,低于上年同期17.6个百分点。
       具体数据见图3。
                   
       二、乘用车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中国品牌汽车继续亮眼表现
       1.乘用车市场表现良好,产销实现较快增长
       2023年,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乘用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从月度产销变化情况来看,乘用车作为主要的消费产品,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其全年走势与汽车市场整体基本一致。开年由于受到政策切换与价格波动影响,市场承受了较大压力。伴随消费日趋回暖,乘用车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下,加之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火热进行,各大车企新品持续发布,进店客流显著增加,进一步拉动了乘用车消费,继重迎“金九银十”后,年底也再现“翘尾”现象。乘用车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为稳定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数据见图4。
                
      当下,汽车消费者,特别是不断壮大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品质、性能、服务等汽车产品附加属性愈加看重。汽车消费整体呈现升级趋势,乘用车市场价格结构走势持续上行,高端车型销售增长明显。这一趋势在能源革新、产品迭代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更加凸显,高端化、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根据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传统燃油乘用车中,尽管10-15万元价格区间仍为主要销量贡献集中区段,但从增长速度来看,35万元以上市场表现相对更好,市场涨幅最大区间在50万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车中,主力销量价格贡献区间已从前几年的10万元以下升级为15-20万元价格区间,销量结构逐步从以前的哑铃型转变为现在的纺锤型,而从增长速度来看,35-40万元价格区间涨幅最快。
       2023年,高端品牌乘用车延续良好发展态势,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高端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51.6万辆,同比增长15.4%,高于乘用车增速4.8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7.3%,占比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
       具体数据见图5。
                 
       2.SUV和轿车占据乘用车细分市场主导
       从乘用车细分市场表现情况来看,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呈现两位数明显增长,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小幅增长,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呈较快下降。其中,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二者销量合计占据乘用车总体销量的9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
       2023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累计完成1150.8万辆和11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4%。其中,新能源轿车产销分别完成452.7万辆和452.2万辆,同比增长21.9%和23.6%,占轿车产销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9.3%和39.4%。
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为:秦PLUS、轩逸、海豚、朗逸、Model 3、海鸥、速腾、五菱缤果、新凯美瑞和汉,分别销售45.6万辆、37.2万辆、36.7万辆、35.2万辆、30.1万辆、28万辆、28万辆、23.4万辆、22.9万辆和22.8万辆。与上一年度相比,除海鸥和五菱缤果为2023年新上市外,海豚销量增速最为显著,秦PLUS、速腾和Model 3销量也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其他品牌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2023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31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
       具体数据见图6。
                
       2023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月度数次创新高,继续超越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保持领先地位。全年产销累计完成1324.2万辆和132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8%。其中,新能源SUV产销分别达到433万辆和427.1万辆,同比增长50.3%和54.3%,占SUV产销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2.7%和32.3%。
       SUV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为:Model Y、元PLUS、宋PLUS DM-i、哈弗H6、CS75、MGZS、Aion、博越、新CR-V和新瑞虎7改款,分别销售64.7万辆、41.2万辆、33.3万辆、27.3万辆、25.4万辆、25.1万辆、24.9万辆、22.5万辆、21.7万辆和20.7万辆。与上一年度相比,除哈弗H6和新CR-V销量呈小幅下降外,其余品牌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宋PLUS DM-i增速更为显著。2023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306.9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23.2%。
       具体数据见图7。
             
       2023年,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累计完成111.2万辆和110.2万辆,重回百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7.7%。其中,新能源MPV产销23.8万辆和23.1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占MPV产销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21.5%和20.9%。
       MPV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为:别克GL8、腾势D9、五菱宏光、传祺M8、赛那、格瑞维亚、传祺M6、五菱佳辰、奥德赛和菱智,分别销售12.1万辆、11.9万辆、9.3万辆、8.6万辆、8.4万辆、5.6万辆、5.4万辆、4.6万辆、4.1万辆和3.1万辆。与上一年度相比,格瑞维亚和腾势D9增速更为显著,传祺M6、传祺M8和赛那实现两位数增长,别克GL8小幅增长。2023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73.2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66.4%。
       具体数据见图8。
            
       2023年,交叉型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26.2万辆和26.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2%和18.1%。其中,新能源交叉型乘用车产销2.7万辆和2.5万辆,同比下降43.7%和49.2%,占交叉型乘用车产销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0.1%和9.3%。
       具体数据见图9。
                  
       3.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月度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以上,累计份额稳步提升。中国品牌汽车依托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科技创新,紧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契机,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加速产品迭代升级,持续打造出丰富多元的汽车产品,可以更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与极致追求,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与青睐,逐步形成品牌的新特征和新优势,实现向上突破。与此同时,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国际主流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品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6%,占有率比上年提升6.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728.9万辆,同比增长39.3%,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80.6%。
       2023年,外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146.7万辆,同比下降2.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五大主要外国品牌乘用车分别销售462.7万辆、375.9万辆、228.4万辆、42.3万辆和12.9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7.8%、14.4%、8.8%、1.6%和0.5%。与上一年度相比,日系和法系品牌乘用车销量呈两位数下降,其他三大主要品牌乘用车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
       具体数据见图10。
                   
       2023年,中国品牌轿车表现突出,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快速提升,全年共销售559万辆,同比增长20.9%,占轿车销售总量的48.7%,占有率比上年提升7.1个百分点。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品牌轿车依次为:秦PLUS、海豚、海鸥、五菱缤果、汉、Aion S、帝豪、逸动、UNI-V和MG4。与上一年度相比,除汉和帝豪销量有所下降,其他品牌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2023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246.2万辆,占中国品牌轿车销售总量的44%。
       中国品牌SUV市场占有率较上一年度也有较明显提升,全年共销售807.5万辆,同比增长29.2%,占SUV销售总量的61.1%,占有率比上年提升5.2个百分点。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品牌SUV依次为:元PLUS、宋PLUS DM-i、哈弗H6、CS75、MGZS、Aion、博越、新瑞虎7改款、宋Pro DM-i和缤越。与上一年度相比,除哈弗H6销量呈小幅下降外,其余品牌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宋Pro DM-i、宋PLUS DM-i和元PLUS增速更为明显。2023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259.9万辆,占中国品牌SUV销售总量的32.2%。
       中国品牌MPV市场占有率较上一年度微降,全年共销售66.6万辆,同比增长17.4%,占MPV销售总量的60.5%,占有率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品牌MPV依次为:腾势D9、五菱宏光、传祺M8、传祺M6、五菱佳辰、菱智、岚图梦想家、上汽MAXUSG50、极氪009(BEV)和传祺E9。与上一年度相比,腾势D9和岚图梦想家销量增长迅速。2023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51.3万辆,占中国品牌MPV销售总量的77%。
       三、商用车市场回暖,产销保持较快增长
       1.商用车产销呈两位数增长,前十企业继续保持较高市占率
       2023年,商用车产销累计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呈现两位数较快增长。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一年度相比,货车和客车产销均呈明显增长。受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物流行业回暖升温、旅游市场强势复苏、海外出口市场需求旺盛等利好因素影响,加之去年商用车产销位于近年来历史低位、同期基数相对较低,2023年我国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实现恢复性增长。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天然气重卡和海外出口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成为拉动整体市场复苏增长的主要动能。
       具体数据见图11。
                        
       从商用车按燃料类型细分品种销售情况来看,与上一年度相比,主要传统燃料类型产品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天然气车得益于油气价差进一步拉大涨幅最为显著,成为拉动商用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能之一。具体来看,2023年,天然汽车累计销售21.2万辆,同比增长3.6倍;柴油车累计销售209.5万辆,同比增长8.7%;汽油车累计销售128.7万辆,同比增长26.5%。新能源方面,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浪潮下,得益于利好政策加持、补能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驱动,继2022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后,2023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同样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呈现较快增长。全年累计销售44.7万辆,同比增长32.3%,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11.1%,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公司、上汽通用五菱、中国重汽、长安汽车、中国一汽、江汽集团、长城汽车、江铃股份和上汽大通,分别销售62.7万辆、43.2万辆、40.1万辆、32.3万辆、31.6万辆、24.2万辆、23.1万辆、20.2万辆、20万辆和17万辆。与上一年度相比,除江铃股份销量小幅下降外,其他企业均呈不同程度增长。2023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314.5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8%。
       具体数据见图12。
                          
       2.货车产销明显增长,重型货车表现更为突出
       2023年,货车产销累计均完成35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2.4%。在货车主要细分品种中,与上一年度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重型货车增幅最为显著。受益于经济复苏、基建投资走强、物流运输升温,重型货车市场回暖势头明显,购车需求持续增长。此外,天然气重卡和海外出口市场的优异表现,也为重型货车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动能。
       具体来看,2023年,重型货车产销累计完成91.7万辆和9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35.6%;中型货车产销累计完成10.6万辆和1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2%;轻型货车产销累计完成188.4万辆和18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7.1%;微型货车产销累计完成63.3万辆和6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6%。
       具体数据见图13-14。
          
       3.客车产销两位数增长,市场呈现一定复苏态势
       2023年,客车产销累计完成49.8万辆和4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0.6%。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一年度相比,三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轻型客车增长更为明显。具体来看,大型客车产销累计完成5.5万辆和5.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和4%;中型客车产销累计完成3.9万辆和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和3.8%;轻型客车产销累计完成40.4万辆和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2%和25.1%。
       2023年,伴随经济形势持续好转,三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旅游市场强势复苏,人民出行意愿高涨,国内客车市场被压制的需求得到逐步释放,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销量大幅增长。且随着乡村游、周边游、精品游等线路越来越受到民众青睐,使得中小型、高端化的旅游客车变得愈发受欢迎,加之营运车辆“7改9”“大改小”的发展趋势、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蓝牌轻卡的替代效应等利好因素叠加,推动轻型客车市场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客车海外市场需求依旧旺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客车出口也处于快速发展期,为客车市场的复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具体数据见图15。
             
       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公交都市的建设、万人标台的提升、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持续推进等有利因素预计将对客车市场需求形成有力支撑。“双碳”目标的达成,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的推动,将加快传统燃油客车向新能源客车转化的进程,加之各大客车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产品线的愈加丰富,新能源客车制造成本将逐渐下降,产品质量将持续提升,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前景向好,将成为推动客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国际市场的开拓,新能源客车认可度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各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日趋加严,后疫情时代海外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部分国家基于经济复苏、改善民生的需要,都将为我国客车行业海外出口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新能源客车出口预计将迎来更快发展。
       4.皮卡车产量微降,销量微增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皮卡车企业数据显示,2023年,皮卡车产销累计完成52.2万辆和52.1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9%,销量同比增长0.3%。分燃料类型看,汽油车产销实现两位数增长,柴油车产销小幅下降。具体来看,汽油车产销累计完成14.7万辆和1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8%和21.5%;柴油车产销累计完成36.3万辆和3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8.4%和7.2%。
       具体数据见图16。
              
       皮卡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长城汽车、江铃股份、上汽大通、江汽集团、郑州日产、江西五十铃、北汽福田、保定长安、河北中兴和山东唐骏欧铃,分别销售20.2万辆、6万辆、5.5万辆、5.4万辆、3.8万辆、3万辆、2.5万辆、2.2万辆、1.5万辆和0.7万辆。与上一年度相比,长城汽车、江汽集团、北汽福田和山东唐骏欧铃销量均呈增长,其中山东唐骏欧铃增速更为显著。2023年,上述十家企业销量合计50.8万辆,占皮卡车销售总量的97.6%。
       四、新能源汽车保持较快增长,产销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月度产销数次创历史新高,全年产销也再次刷新纪录,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70.4万辆和66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4.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87.7万辆和28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2%和84.7%;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均完成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3%和72%。尽管纯电动汽车从数量上来说仍占据绝对主导,但仅就增长势头而言,适应性更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偏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表现更优。
       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广阔。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政策促进、产业链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引导等各方面给予支持,持续发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顺利占领先机。二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培养,中国品牌强势崛起,实现突破。今年以来,中国车企加大推出新能源汽车新品力度,市场供给丰富多元,能够快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极致需求。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稳定保持在50%以上,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80.6%。三是供应链和整车综合制造能力、水平、质量都大有提升,新能源产业生态链呈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发展态势,如电池、电机等核心产业供应链继续保持领先,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创新加速发展。四是部分先行企业长期坚持深耕海外,厚积薄发,推动海外市场迅速扩张,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增长新动能。五是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动能减弱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复苏,持续回升向好。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相继出台、落地,政策指引性强,进一步加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释放新活力。
      具体数据见图17。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产销规模全球领先,201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关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三电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技术加快发展应用。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健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电驱动等配套能力有效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布局。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具体数据见图18。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培育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在部分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生态尚需健全、多数企业规模化盈利能力尚不具备、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仍需优化等。需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重点企业集团整体运行平稳
       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571.5万辆,同比增长9.9%,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4%,低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行业内重点企业集团整体运行平稳,骨干企业的稳定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健康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依次为:上汽集团、中国一汽、比亚迪股份、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东风公司、吉利控股、奇瑞控股、北汽集团和长城汽车,分别销售491.2万辆、336.7万辆、302.4万辆、255.3万辆、250.6万辆、242.1万辆、211.4万辆、187.8万辆、170.8万辆和123万辆。与上一年度相比,比亚迪股份和奇瑞控股销量增速更为明显,吉利控股、北汽集团和长城汽车销量也呈两位数增长,长安汽车、中国一汽和广汽集团销量小幅增长,其他企业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
       具体情况见图19。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汽车行业正在积极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行业内重点企业(集团)纷纷抢抓新机遇,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寻求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塑造新品牌,布局新产品,提升综合竞争力,更好支撑和引领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六、汽车出口接近5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累计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16.3%,较上一年度提升4.7个百分点。从全年汽车出口形势来看,汽车出口一直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各月出口量均保持在30万辆以上,其中自8月份以来月度出口量更是突破40万辆。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共同驱动:一是海外刚需拉动。后疫情时代经济逐步恢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二是国际供给不足。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西方汽车供应链恢复缓慢,海外汽车制造商供应能力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而我国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备,并通过转型升级形成新优势,可及时向海外市场提供优质汽车产品,有效弥补海外市场的供应缺口。三是中国品牌自身实力提升。近年来,在汽车行业“四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国内汽车行业加速创新转型,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竞争力快速提升,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和产品更好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四是海外投资促进。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海外市场布局,通过海外建厂、联合海外销售渠道、独立建设海外销售渠道等多种方式,加快市场开拓,促进我国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
       具体情况见图20。
               
       分车型看,乘用车累计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累计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分燃料类型看,传统燃油汽车累计出口370.7万辆,同比增长52.4%;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其中,纯电动汽车累计出口110.2万辆,同比增长80.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47.8%。
       出口量位居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上汽、奇瑞、吉利、长安、特斯拉、长城、比亚迪、东风、北汽和江汽,分别出口109.9万辆、92.5万辆、40.8万辆、35.8万辆、34.4万辆、31.6万辆、25.2万辆、23.1万辆、19万辆和17万辆。与上一年度相比,从增速上来看,比亚迪出口同比增长3.3倍,奇瑞出口同比增长1倍,长城出口同比增长82.5%,位列前三位。2023年,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429.4万辆,占汽车企业出口总量的87.4%。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汽车累计出口476.2万辆,同比增长59.6%。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59.1万辆,同比增长66.2%。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出口量位居前三,市场表现较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国家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
       过去十多年,我国汽车出口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自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实现了跨越式的突破,相继突破200万辆、300万辆大关,2023年出口量更是逼近500万辆。出口的高速增长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国际竞争环境、产业变革和技术发展也在经历着巨大变化,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协同联动,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品牌塑造,推动我国汽车出口与国际化发展量质并举,行稳致远。
       具体情况见图21。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气象。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基础上,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明确了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我们相信,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宏观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将会有助于汽车行业的稳定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相较2023年快速增长的高基数,增速将有一定回落。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含出口)预计达到31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销量约为2680万辆;商用车销量约为42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150万辆;汽车出口预计在550万辆左右。

来源: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企业展示
Copyright©杭州车电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2023012390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2635号 | 电话:0571-852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