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欧盟委员会12日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8.1%的临时反补贴税。不同企业对应的关税比例为:
比亚迪17.4%
吉利20%
上汽集团38.1%
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欧盟委员会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关税将从7月4日起引入。
欧洲和中国一直是全球推广新能源汽车非常积极的地区,在政策优惠的加持下,2023年欧盟境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势头强劲,其中电动车全年销量超过15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37%,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4.6%,而混合动力车销量更是高达27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25%。是除中国之外,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
因此欧洲也是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尤其是电动车型。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出口到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新能源汽车12.3万辆。前七位的国家是英国(28,992辆)、法国(27,936辆)、德国(22,593 辆)、瑞典 (10631辆)、挪威( 6117辆)、荷兰(7603辆)、西班牙 (4698辆)。意大利、奥地利、丹麦和爱尔兰的出口规模大概在2000-3000辆。由于MG品牌源于英国的关系,上汽是出口欧洲最多的车企,2023年上汽名爵MG4 EV在欧洲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欧洲的紧凑型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因此相比于美国关税,欧洲关税对中国电动车企的影响更大。当然,离最终日期还有一段时间,是否最终加税还有一丝转机。
如果最终落地,除上汽外,由于其他品牌销量相对有限,如果东南亚市场有所突破也可弥补销量的损失。凭借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国内市场仍具备极强竞争力。